作者:谢开成
---我们的清明节
白色的李花,粉红的桃花,都在清明节到来之前,全部飘落了。李子儿、桃子儿,都从落花的第二天早上,从枝头生长。
青青的草,从似有似无的一种绿意,渐渐侵染开去。山坡变得绵延,江南也从梦幻中醒来,伸伸懒腰,嗅到了青草散发出的芳香。
清明节到来之前,一弯弯水田被老农耕耘,泥腥味和空气里的青草味一起,侵人心脾。
在雨中,金黄的油菜花,并未谢完,剩下的花瓣,沾在已经长出的菜籽夹上,嫩的枝干和娇弱的花,正孕育着,要生长出油来。
清明节之前,我向田园走去,用一种慢,去寻找先辈。
先辈们似乎还在田园里,种植庄家和蔬菜。开始插秧,开始种土豆,开始种甜菜、葱子和韭菜,开始给小麦施肥。看着日渐长高的植物,他们笑了,坐在老梨树下,喝酒,抽烟。看着儿孙日渐长高,精心安排着那一年,又一年。
直到今天,我向他们走来,也带着我的儿子。
在他们的墓前,我叩拜于青山之下。我也渴望,也能象他们那样,有自己的一块地,种植我的庄家和蔬菜,并且为了给爱人买一件新衣服,挑一担水果去买。
这些朴实而自然的心情,从古老的清明节中找到。民族几千年的节气,带着青青的新鲜,走进我们现代人身前,轻轻问了一声:是谁,塑造了你们的心灵?
我的心灵,从那一句“学而时习之”,从那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从那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从那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慢慢飘散于自然田园之中。
每一片树林,每一片云彩,每一个村庄,以及那袅袅升起的炊烟,以自然的美,显现于古老的汉字之中,刻于先辈的墓碑上。先辈的心灵,还刻于甲骨、青铜、竹简,印刷于宣纸之上,传诵于先辈之口,口口相传。
我的心灵,是我先辈的心灵,和先辈的先辈的心灵,积淀下来,日渐塑造。
我在清明节到来之前,去寻找我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