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点击  
·南昌之美美在水——人文地理南昌系列01
·阳明“心”路第三步:“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104、八大山人的真名是叫“朱耷”吗?
·000-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研究和鉴赏八大山人?
·读书: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之道——中国人的读书人生03
·书:中国人的魂,中国人的命——中国人的读书人生02
·人生立志,要抓住三个关键点——传承中国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处之03
名家赏析 更多>> 
--- 刘上洋 ---
·万里长江第一湾
·刘上洋《老表之歌》研讨会发言摘录
·刘上洋长篇小说《老表之歌》研讨会在京举行
·难以攀登的美
·没有一棵树的城市
--- 彭春兰 ---
·文学女人的情愫
·相逢何必曾相识
·枫叶情
·爸爸的吻
·妈妈的爱
--- 刘 华 ---
·我省著名作家刘华新书《一杯饮尽千年》出版发行
·酒中墨 杯中诗——读刘华先生《一杯饮尽千年》有感
·饮尽千年的孤独
·数点梅花天地心(序)
·去为那些光耀千古的名字扫墓吧
--- 朱法元 ---
·纠结的畸情
·南非遐思
·宝岛情思
·啊,马塞马拉
·企鹅归巢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散文网  >  名家访谈
 
王安忆:我不敢评80后作家 他们骂人都挺厉害
江西散文网    2009-06-26 17:43

  王安忆的“谨言”在圈内是出了名的,传说中的她从不上网,也很少面对媒体,被老记们称为“文学界的王菲”。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话的语速很快,偶尔也夹杂着使用一些网络语汇和英文单词,比如“我当初的作品现在看起来很‘菜鸟’”,并不像传说中那般老陈而封闭。二十几岁的时候就登上当代文坛的她说:“那些所谓的80后,炒什么炒,二十几岁写作不是很正常嘛。”

  有批评家称当代文学史出现了一个“断层”的现象,王安忆说,“70年代的作家我还是满意的,80后的问题是蛮奇怪的,我暂时看不到跟‘经典写作’接轨的作者,我也不晓得为什么,我也不敢对80后们发言,因为他们一个个骂起人来都挺厉害的。但是我想这也不是个人的问题,是一个时代的问题。”

  王安忆除了创作,还兼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和上海作家协会主席的职位。对于作协主席一职,王安忆回答得特别坦率,“我不坐班,不开会,基本上没什么事情,你知道事务性的会占了绝大多数,平时主要是写作和讲课。”

  现在的王安忆已经带了五个硕士生,对于自己当老师的评价,她笑着说,“学生应该还是蛮喜欢我的吧。”曾经一度传出王安忆要求严格,招不到硕士生,王安忆说,“第一个学生,我当时确实蛮厉害的,我也没经验,她也怕我,后来我发现对他们的期望太高了,现在我比较客观了,他们还要找工作呢。”对于总是有读者粉丝来听课,王安忆现在也见怪不怪了,“小孩子们就是要凑个热闹,他们看见我了,就行了,也不见得每次都来,学生们也忙得很。”

  对于中国的“都市文学”为什么缺席的问题,王安忆曾经写道,“城市为了追求效率,将劳动与享受归纳为抽象的生产和消费,以制度的方式保证了功能,细节在制度的格式里简约过程缩减了,形式也简化了。所以描写城市的小说不得不充满言论和解析。因此制度外的人成了城市生活的英雄,他们承担了重建形式的幻想。中国的城市还在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这样的生活方式有着传奇的表面,它并不上升为形式,因为它缺乏格调,在突如其来的冲突之下,人是散了神的……往往是恶俗的故事,过于接近现实提供的资料。”(罗皓菱)

编辑:骆寒蕾
来源:《北京青年报》
    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