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曹文轩、何建明等作家近日在京参加了“育才图书室”工程5周年征文颁奖系列活动,与101中学的学生见面并交流文学话题。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拥有庞大读者的舒婷在谈到《致橡树》等成名诗作时说,她的很多诗歌其实并不是作为爱情诗创作的,“读者把它想象成爱情诗歌也可以,但那就已经是属于读者的作品,而不是我的了”。
回头看当年流行一时的这些作品,舒婷说自己很难判断哪一首诗是她最喜欢的。“比如,《致橡树》是我1975年写的,那时非常理想主义,很有激情;《亲爱的祖国》是我当工人时写的,有着真情实感。我希望自己的每首诗歌都找到它自己的读者。”
“育才图书室”是在2004年,季羡林、王蒙、铁凝、张锲等55位著名作家有感于我国贫困地区的孩子对图书和求知的渴望,发起倡议创建的。中华文学基金会专门设立了“育才图书室”工程,先后为全国各地1006所中小学校和福利院捐建了“育才图书室”,累计受助学生达200多万人。(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