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点击  
·南昌之美美在水——人文地理南昌系列01
·阳明“心”路第三步:“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104、八大山人的真名是叫“朱耷”吗?
·000-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研究和鉴赏八大山人?
·读书: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之道——中国人的读书人生03
·书:中国人的魂,中国人的命——中国人的读书人生02
·人生立志,要抓住三个关键点——传承中国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处之03
名家赏析 更多>> 
--- 刘上洋 ---
·万里长江第一湾
·刘上洋《老表之歌》研讨会发言摘录
·刘上洋长篇小说《老表之歌》研讨会在京举行
·难以攀登的美
·没有一棵树的城市
--- 彭春兰 ---
·文学女人的情愫
·相逢何必曾相识
·枫叶情
·爸爸的吻
·妈妈的爱
--- 刘 华 ---
·我省著名作家刘华新书《一杯饮尽千年》出版发行
·酒中墨 杯中诗——读刘华先生《一杯饮尽千年》有感
·饮尽千年的孤独
·数点梅花天地心(序)
·去为那些光耀千古的名字扫墓吧
--- 朱法元 ---
·纠结的畸情
·南非遐思
·宝岛情思
·啊,马塞马拉
·企鹅归巢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散文网  >  名家访谈
 
舒婷:《致橡树》其实并非爱情诗
江西散文网    2009-06-26 17:52

  舒婷、曹文轩、何建明等作家近日在京参加了“育才图书室”工程5周年征文颁奖系列活动,与101中学的学生见面并交流文学话题。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拥有庞大读者的舒婷在谈到《致橡树》等成名诗作时说,她的很多诗歌其实并不是作为爱情诗创作的,“读者把它想象成爱情诗歌也可以,但那就已经是属于读者的作品,而不是我的了”。

  回头看当年流行一时的这些作品,舒婷说自己很难判断哪一首诗是她最喜欢的。“比如,《致橡树》是我1975年写的,那时非常理想主义,很有激情;《亲爱的祖国》是我当工人时写的,有着真情实感。我希望自己的每首诗歌都找到它自己的读者。”

  “育才图书室”是在2004年,季羡林、王蒙、铁凝、张锲等55位著名作家有感于我国贫困地区的孩子对图书和求知的渴望,发起倡议创建的。中华文学基金会专门设立了“育才图书室”工程,先后为全国各地1006所中小学校和福利院捐建了“育才图书室”,累计受助学生达200多万人。(郑媛)

编辑:骆寒蕾
来源:《北京青年报》
    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