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点击  
·南昌之美美在水——人文地理南昌系列01
·阳明“心”路第三步:“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104、八大山人的真名是叫“朱耷”吗?
·000-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研究和鉴赏八大山人?
·读书: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之道——中国人的读书人生03
·书:中国人的魂,中国人的命——中国人的读书人生02
·人生立志,要抓住三个关键点——传承中国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处之03
名家赏析 更多>> 
--- 刘上洋 ---
·万里长江第一湾
·刘上洋《老表之歌》研讨会发言摘录
·刘上洋长篇小说《老表之歌》研讨会在京举行
·难以攀登的美
·没有一棵树的城市
--- 彭春兰 ---
·文学女人的情愫
·相逢何必曾相识
·枫叶情
·爸爸的吻
·妈妈的爱
--- 刘 华 ---
·我省著名作家刘华新书《一杯饮尽千年》出版发行
·酒中墨 杯中诗——读刘华先生《一杯饮尽千年》有感
·饮尽千年的孤独
·数点梅花天地心(序)
·去为那些光耀千古的名字扫墓吧
--- 朱法元 ---
·纠结的畸情
·南非遐思
·宝岛情思
·啊,马塞马拉
·企鹅归巢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散文网  >  名家赏析  >  李国强
 
跃 上 葱 茏
江西散文网    2011-02-09 15:46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每次上庐山途中,我都会情不自禁地默诵毛泽东《七律•登庐山》。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登临庐山时的愉悦心情和审美满足。

  “跃上葱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目标的一种追求,一种奋进,一种精神状态。时下,庐山实施“一下一上”战略,知难而上,不断破解难题,科学打造国际著名度假休闲旅游避暑胜地的实践,正是这种“跃上葱茏”精神的生动体现。

  所谓“一下一上”战略,即是通过下迁部分机关和山民,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通过组建上市公司,整合旅游资源,增强发展后劲,从而实现庐山从传统旅游到现代旅游的转型。为此,“十一五”以来,庐山围绕“一下一上”,推进“九大工程”,有序有力,有声有色。

  庐山管理局党委书记郑翔说,转型就是抓住战略机遇期,建设发展庐山。二百年来,庐山经历过四次成功转型,每次转型都给庐山带来大发展。

  第一次是清朝末年,在西方文化染指的背景下,由英国传教士李德立主导的转型。这次转型,把庐山从古代隐逸中心转型为避暑胜地,标志是留下一条牯岭街和几百栋别墅。

  第二次是民国时期,由蒋介石主导的转型。这次转型,庐山从休闲避暑地变为民国政府夏都,标志是三大建筑和夏都的规划建设。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主导的转型。这次转型,把庐山从达官贵人休闲避暑的乐园转型为工农兵的疗休养胜地,标志是开通两条登山公路和将别墅收归国有,改造成一批疗休养所。

  第四次是改革开放初期,庐山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转型。这次转型,把庐山从先进模范人物的疗休养胜地转型为大众旅游胜地,标志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多种类型宾馆和培训基地的崛起。

  正在进行中的第五次转型,实质是从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变,把庐山建成国际著名度假休闲旅游避暑胜地。实现这一目标,庐山将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世界名山,跃上一个更高更新更美的葱茏灵境。

  目前,庐山常居人口1.3万人,每年游客三四百万人,但山上千栋别墅有1/3为职工和居民所住。旅游旺季日产生活垃圾2万吨,废水200万吨。大小汽车六七千辆,街区景点,交通堵塞,车如蚁行,噪声和尾气大煞风景。生态环境出现恶化,困难和挑战日益严峻。

  庐山管理局直面现实,笑迎挑战,精心谋划,有计划地实行景住分离。前年,开始在威家建设新城,计划将山上不直接为旅游服务的机关和居住在别墅及水源周边的居民下迁。去年,成功组建旅游观光车公司,首购百辆尾气排放达标车,并采用先进的售、验票指纹识别系统、运行监控与调度系统和车载视频播放系统,当年运行,当年见效。今年,建成山南、山北两个汽车挽乘中心。为全面实施“一下一上”奠定了坚实基础。

  庐山新城,座落在庐山与九江市结合部,是一个以人为本,依山傍水,生态优美,配套完善的生态新城。第一期工程16.2万平方米,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小学、千套安置房等,均已竣工。第二期工程即将全面展开。

  实践证明,实施“一下一上”战略,是立足庐山山情,解决人满为患,生态环境恶化的正确抉择。是建设庐山的百年大计,是庐山几代人的梦想,又恰好与正在兴起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潮耦合。同时,也是庐山人告别计划经济思维定势,主动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旅游要求,不等不靠,知难而上,积极进取的结果。

  事非经过不知难,知难不难。实施“一下一上”战略,推进“九大工程”,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捷径可走。

  启动新城建设,自然是重中之重。姑且不论仅征地、折迁就盖了几百个图章。筹措资金,规划、设计、选址、施工,环环相扣,困难重重。至于动员部分山民下迁,更是难中之难。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故土难离,何况是世代居住的一方圣土。新城虽好,但成人就业、病人就医、小孩入学、移民福利等诸多民生问题,样样刚性。况且,实行一户一宅,购进新房不易,退出山上住房更难于登天。迁一户,动全山,件件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事事都是对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考验,是对干部群众素质的检验。

  即使是推进文化建设工程,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宽眼界、大手笔。比如:挖掘夏都文化,辟建抗战纪念馆、抗战纪念碑,开展庐山与全面抗战的形成学术研讨等,尽管创意好,但思想认识与宣传纪律交织,举步维艰。

  历代与庐山关系密切的名人众多,但扩大开放,修复旧居,树立雕像,优选事,包括印制《庐山历史上的今天》台历,选编庐山历代诗词、游记等,看似简单,也有史实选择,史料考订,史识认同,思想性与学术性统一等问题,需要斟酌。

  发起并主持召开世界名山大会,成立名山协会,发表《庐山宣言》,看似风光,但当好盟主,为世界名山合作与交流搭建好平台,也非易事。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在庐山共生共荣,创办五教祈福文化园,虽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但要在祈福大钟上和祈福仪式中荟萃五教教义精华,众缘合于一体,求同存异,除严格遵循宗教政策外,还有长久管理和诸多技术性问题需要研究协商。

  庐山是一座以牯岭街为中心、以美庐为代表的千栋别墅构成的山林城市,如何修缮这些年代久远、风格迥异的别墅,使其修旧如旧,增添魅力;如何改造这条别具风味的街道,使其推陈出新,保持街面与山城协调的建筑情调,颇费心力。

  认同度决定执行力。为了统一认识,提振士气,有效推进,庐山管理局年初部署,年中有检查,年终看变化。连续四年组织管理局领导、二级单位班子成员、部分在山单位负责人、老干部和民主党派及社区代表“看变化”。我有幸作为特邀代表,今年已经是第四次上山看家乡新面貌。

  我欣喜地发现,在一年一度的“看变化”中间,这些工程项目的决策者、组织者与实施者以及各界代表,就像农民走进秋天的田野,脸上荡漾着丰收的喜悦。在“看变化”结束的座谈中,大家竞相发言,畅谈感想,既有肯定,更多是对来年工作的建议。

  这种“看变化”活动,形式上是检查总结工作,但各位领导与各界代表互动点评,无形中达到了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列为看点的项目多为亮点,理所当然会得到肯定;未列特别是连续几年未列者,自是暗添压力,并变压力为动力。

  我是庐山人,关心家乡事。去年“看变化”时,我提议推进“九大工程”项目“三原则”、“四意识”,即:坚持“一下一上”战略不动摇,体现战术原则不走样,确保战役胜利不含糊;增强低碳意识、人文意识、大局意识和民本意识。这次,我针对明年是“一下”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提出“道理讲透,政策用足,工作做细,干部带头”的十六字建言。真诚希望,庐山在实施“一下一上”战略中,乘势而上,上得顺利;蓄势而下,下得平稳。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能够跃上葱茏者,都是不畏劳苦攀登到光辉顶点的人。庐山人有“跃上葱茏”的志气和能力,没有盘旋不过的弯道,破解不了的难题。经过“一下一上”惊险而又精彩的一跃,庐山一定会如期实现又一次华丽的转身。

  跃上葱茏,风光无限!

  2010年12月12日

编辑:骆寒蕾
来源:江西散文网
    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