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明代“四大奇书”的《金瓶梅》世人皆知,但又有几人真正品读或读懂过这部中国世情小说的代表之作。日前,由著名学者、“金学”研究专家陈东有编撰的长篇小说力作《金瓶梅人物榜》系列——《西门大官人》、《潘金莲与李瓶儿》及《傲婢春梅》三卷,已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版权同时输出至台湾新潮社。此次问世的作品,首次将《金瓶梅》改编成人物故事并以三卷成套,是一部在读者中产生精神涟漪的魅力之作,一部使千古奇书焕发异彩的新经典。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金学”研究专家陈东有表示,写作这套书是要打破《金瓶梅》一直存留在人们心中的神秘感,让更多读者能够接触和接受这部文学名著。
《金瓶梅》人物群像首亮相
陈东有为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1987年开始研究《金瓶梅》。他先后出版专著《<金瓶梅>——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断面》、《<金瓶梅>文化研究》、《<金瓶梅>——诗词文化鉴析》;发表了《<金瓶梅>与运河经济文化》、《<金瓶梅词话>的非小说意味》等众多论文,为国内著名的“金学”研究专家。作为对小说《金瓶梅》有着深入研究的学者,陈东有认为,《金瓶梅》是一本值得当代中国人仔细、全面阅读的传统小说。小说一有“经济味”,故事背景提供翔实的明清社会商业描写;二有“道德味”,告诫人们要远离“酒色财气”;三有“哲学味”,整部小说都在阐释人类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欲望之间的关系。多年潜心钻研,学术专攻,陈东有完成了对《金瓶梅》一书的全新解读。《金瓶梅人物榜》系列中的《西门大官人》、《潘金莲与李瓶儿》及《傲婢春梅》是姊妹篇,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金瓶梅》人物群像。
全套书中,《西门大官人》主要通过西门庆在商场、官场和其他社会舞台上的故事,展现出一个巨大的社会网络,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时代话剧。《潘金莲与李瓶儿》通过潘金莲、李瓶儿两位女性的命运故事,讲述西门庆的家事和各妻妾之间的情事,喜怒哀乐、幽怨闲愁、勾心斗角、心狠手辣、天伦之亲、利益相争,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傲婢春梅》主要通过潘金莲的贴身丫环春梅一生的命运轨迹,讲述西门庆家中主奴之间的恩怨情仇,生动描画出他们的种种心态、言行和悲欢离合,并着重展现西门庆死后各种人物的命运及叙演了全书的大结局。作者生花妙笔,配以探索性的编写,集中描述了《金瓶梅》中几位主要人物的身世、经历、情感、欲望,以冷峻之笔及当代视角剖析了人物命运。不仅勾勒出栩栩如生之众生相,更是在今天的读者面前悬起了一面鉴古警今的镜子,对当今读者了解千古奇书《金瓶梅》的文学价值以及其他社会价值有着切实有效的帮助,为渴望解读《金瓶梅》神秘魅力的读者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金瓶梅》涉逾百个南昌方言词
《金瓶梅》又称为《金瓶梅词话》,是我国第一部以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被鲁迅先生称为世情小说的代表。说起创作《金瓶梅人物榜》的初衷,陈东有表示,《金瓶梅词话》本来就是一部小说,而且是一部在中国小说史和中国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作品,这部名著内容丰富,只注意人物情节,那就把很多值得了解和领会的经济史、社会史、哲学史、宗教史、伦理史、政治史、艺术史、风俗史等等方面的内涵给浪费掉了。如果我们能从非小说的角度去阅读这部名著,在作品提供的各种各样的经济话动、社会风俗与人情伦理中争取有新的发现和启迪,获得更为广泛的审美感受,不是更好地阅读了这部名著。
当年的《金瓶梅词话》是说书人的底本,很多的语言都让今天的读者不大容易懂得,存在种种的阅读困难。于是,《金瓶梅人物榜》首先在故事情节结构上进行改编,改变了原有的语言和叙事方法,从而更适合现代人来阅读。同时作为世情小说,《金瓶梅词话》涉及面广,写得极其复杂,支线纵横交错,而此次三卷一套的人物榜也从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春梅等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轨迹着手,把故事发展过程梳理得更加清晰。每个单卷各自纵深了一个社会层面,三卷又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陈东有告诉记者,看了他的这套人物榜就是看了《金瓶梅》,书中他以编为主,著为辅,没有对人物故事进行修改,改变的是阅读方式。创作的部分只是对原著中没有交代的丫环春梅的来历进行了部分创作,以及对故事与故事的衔接、连缀进行创作,使得人物能通畅地“连接”起来。
作为“金学”研究专家,陈东有透露,《金瓶梅人物榜》中他在语言上尽可能保持了原著中的方言原貌,只是把生僻的词改变得易懂。《金瓶梅词话》以山东方言为主,还包括江浙等地的方言,里头甚至有100多个方言和南昌话有关。作者在书中对于一些方言也进行了解释。
此外,记者获悉,9月25日上午,著名学者陈东有将携《金瓶梅人物榜》在南昌市新华书店八一广场店举行签名售书活动。
文/记者段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