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点击  
·南昌之美美在水——人文地理南昌系列01
·阳明“心”路第三步:“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104、八大山人的真名是叫“朱耷”吗?
·000-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研究和鉴赏八大山人?
·读书: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之道——中国人的读书人生03
·书:中国人的魂,中国人的命——中国人的读书人生02
·人生立志,要抓住三个关键点——传承中国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处之03
名家赏析 更多>> 
--- 刘上洋 ---
·万里长江第一湾
·刘上洋《老表之歌》研讨会发言摘录
·刘上洋长篇小说《老表之歌》研讨会在京举行
·难以攀登的美
·没有一棵树的城市
--- 彭春兰 ---
·文学女人的情愫
·相逢何必曾相识
·枫叶情
·爸爸的吻
·妈妈的爱
--- 刘 华 ---
·我省著名作家刘华新书《一杯饮尽千年》出版发行
·酒中墨 杯中诗——读刘华先生《一杯饮尽千年》有感
·饮尽千年的孤独
·数点梅花天地心(序)
·去为那些光耀千古的名字扫墓吧
--- 朱法元 ---
·纠结的畸情
·南非遐思
·宝岛情思
·啊,马塞马拉
·企鹅归巢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散文网  >  名家赏析  >  李国强
 
佛国之旅
江西散文网    2011-11-21 16:03

  旅游者常说:“到欧洲看教堂,在中国看寺庙”。这话虽然有些调侃的意味,却不无道理。

  “天下名山僧占多。”欧洲的教堂在城里,而中国的寺庙多在山中,名山与古刹浑然一体,自然山水与人文山水有机结合,于是登名山,看古刹,就成了中国旅游的一大特色。

  立秋刚过,层林初染。我们从北京出发,自己驾车往游承德避暑山庄、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恒山悬空寺和五台山。这一线路,事先并未刻意安排,不经意间走的都是名山古刹,成了名副其实的佛国之旅。对我而言,到过应县木塔,世界三大奇塔就走遍了;到过云冈石窟,中国石窟三圣就走遍了;到过五台山,四大佛教胜地就走遍了;到过恒山,五岳就走遍了,故而身心愉悦,似乎比往常多了几分惬意。

  “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我是第二次到承德避暑山庄。两次都给我同一个印象,即这里是了解中国园林文化特别是皇家园林的一个窗口,是打开清王朝特别是康乾盛世的一把钥匙。避暑山庄依地形而造景,比北京颐和园大一倍,分为宫殿和苑景两个区。宫殿区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殿、堂、楼、阁,都像北京四合院一样朴素、端庄、古雅。苑景区在宫殿区北面,包括湖区、平原区、山区三部分。宫墙之内,景致迷人,既有江南水乡的妩媚清秀,蒙古草原的辽阔浩瀚,又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壮美。加之,苑景区内浓缩了江南诸多地标式建筑,致使“山庄咫尺间,直作万里观”,叫人流连忘返,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再来。

  而山庄宫墙之外的寺庙群——外八庙,宛如一串珍珠,自东向西,一字排开,形态各异,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无论你站在宫墙之上,还是立于外八庙任何一处,纵目远眺,山庄内外,其宏观布局之大气,中观设计之典雅,微观建筑之精美,包括康熙、乾隆分别起名的72景点,无不令人称奇,叹为观止。

  避暑山庄,原是一个隐藏于燕山深处的小山村,始建于康熙,完成于乾隆,耗时87年。山庄的兴建,除充分利用承德优越的自然条件外,还有深刻的背景。17世纪末,康熙在平定南方后,战略北上,着手解决东北、漠北和西北的边防问题。当时,沙皇俄国趁清朝忙于平定“三藩之乱”,不断向我国北方渗透,妄图蚕食蒙古地区。康熙认为,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来侵略, “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他采取团结政策,使蒙古各部心悦诚服,从而形成“众志成城”、“边境自固”的安定统一局面。承德避暑山庄正是康熙这一战略思维的产物。

  当年,康熙在通向蒙古各部的交通要道上,设置了周长500多公里的木兰围场,每年秋天在这里行围打猎,康熙亲自参加的就有48次。康熙此举,意在加强同蒙古各部上层人物的联系,对北方边境起到威慑作用,同时借以提高八旗军的军事技能。木兰围场离北京有千里之遥,需要在沿途建立借皇帝休息和储备物资的大小行宫。为此,康熙选中武烈河边、罄垂峰下的热河上营村,建筑热河行宫。这里,不仅山川有北雄南秀的特点,而且距离北京250公里,“奏章朝发夕至,综理万机,与宫中无异。”加之,山区气侯凉爽,康熙取名“避暑山庄”。后来,雍正改热河为承德,取承祖恩,德天下之意。

  山庄建成后,康熙、乾隆每年从农历三月三日到九月九日重阳节,都要移居承德,从事政治、外交、民族、围猎等活动,这里便成为北京之外的又一个政治中心。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山庄外的寺庙群,从设计、建筑到使用,都体现了康熙“修德安民”的指导思想,具有政治、战略、文化等多重意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780年,西藏政权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六世长途跋涉两万多公里来到承德,为乾隆庆祝70寿辰。乾隆对班禅六世的到来极为重视,依照班禅在后藏日喀则居住的札布伦寺的样式,兴建须弥福寿之庙,作为班禅六世讲经和居住的行宫。这座庙体现了藏族寺庙因山而建的特点,同时又运用汉族建筑艺术的处理办法,在平面布局上沿中轴线两侧对称安排藏式大红台、妙高庄严殿,汉藏建筑艺术融于一体。

  此外,像须弥福寿之庙一样,仿西藏三摩耶庙的普宁寺,仿拉萨布达拉宫的普陀宗乘之庙,仿五台山殊像寺的殊像寺,仿伊犁固尔札庙的安远庙等,也都溶进了各族人民的才智,既有汉族建筑艺术风格,又有新疆、西藏、蒙古等民族的建筑特色,充分体现了康乾盛世英主们的宗教热忱和政治用心。山庄建设重视细节。寺庙中碑文多是记录康熙、乾隆的文治武功,但每块碑文都用汉、满、藏、蒙等多种文字并列,显示各民族互相平等、互相尊重。

  令人惊叹的是,外八庙在山庄周围形成众星拱月之势,每座庙门都朝向山庄,象征着边疆各民族人民和清朝中央政权的关系,达到“备边防,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目的。目睹山庄与外八庙的建筑格局和风格,联系康熙、乾隆在此礼遇各族上层人物的活动,相信确有“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效果。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骆寒蕾
来源:江西散文网
    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