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点击  
·南昌之美美在水——人文地理南昌系列01
·阳明“心”路第三步:“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104、八大山人的真名是叫“朱耷”吗?
·000-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研究和鉴赏八大山人?
·读书: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之道——中国人的读书人生03
·书:中国人的魂,中国人的命——中国人的读书人生02
·人生立志,要抓住三个关键点——传承中国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处之03
名家赏析 更多>> 
--- 刘上洋 ---
·万里长江第一湾
·刘上洋《老表之歌》研讨会发言摘录
·刘上洋长篇小说《老表之歌》研讨会在京举行
·难以攀登的美
·没有一棵树的城市
--- 彭春兰 ---
·文学女人的情愫
·相逢何必曾相识
·枫叶情
·爸爸的吻
·妈妈的爱
--- 刘 华 ---
·我省著名作家刘华新书《一杯饮尽千年》出版发行
·酒中墨 杯中诗——读刘华先生《一杯饮尽千年》有感
·饮尽千年的孤独
·数点梅花天地心(序)
·去为那些光耀千古的名字扫墓吧
--- 朱法元 ---
·纠结的畸情
·南非遐思
·宝岛情思
·啊,马塞马拉
·企鹅归巢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散文网  >  名家赏析  >  刘上洋
 
刘上洋《老表之歌》研讨会发言摘录
江西散文网    2018-11-10 11:49

  李敬泽:具有史诗般雄心的作品

  作者是有强烈的自觉意识,从纵的方向它要反映整个改革开放全进程,从70年代末一直写到了90年代中期,这也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艰难破冰、艰难前行这样一段时期。从横的方向来说,有全景式的雄心,全景式的构想,这个小说中人物牵涉很广阔的社会面,从党的领导干部到各类企业家,到一般的工人、农民等等。这部小说无论是纵的设计还是横的图景,都有力地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进程,以及这个历史进程对于普通人,对于每一个人,他们的命运和他们的精神面貌,他们的性格深刻的塑造和深刻的影响。尽管这部书是一个以小见大的书,切口不是很大,他选的是虚构的一个县市,但是由小见大,我们确实从这里看到了时代的大变,像这样一个面向改革开放全进程的,具有史诗般雄心的作品,它艺术上的得失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陈建功:这是讴歌改革开放时代的时代之歌

  作家因其从政阅历,思想水平和思考深度,呈现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基本路线的理解以及对许多问题的政策掌控,都全面而深刻。刘上洋写时代,不是简单地讴歌,而是写出了人民对幸福生活追求的渴望以及不懈追求,正是这种渴望和追求,构成了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呼唤,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也正是把为人民谋幸福的路线不断清晰和完善的过程。作为读者,也有一点遗憾,从小说角度来说,作家展开情节或设计人物关系时,缺乏一种或者可以叫“背反预设”的意识。

  邬书林:把人类的心灵沟通建立在历史进程的回顾基础上

  刘上洋同志用《老表之歌》这一部长篇小说,从文学角度很好地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思想历程、生活历程、奋斗历程。而且他的这种展示是以他深厚的理论功底,文化修养,特别是丰富的人生阅历,在这个基础上来写《老表之歌》,所以我感觉这一部书难能可贵,好好地把这部书展示的思想内涵文化内涵,和这一阶段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自认为做了很了不起的工作,外国人不认同,原因是我们没有从宣传真理、陈述事实,把人类的心灵沟通建立在历史进程的回顾基础上,刘上洋这部书,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

  叶青:引领更多的江西作家关注火热的现实生活

  刘上洋同志耗时近四年时间,创作了旨在全景式书写江西改革开放艰苦历程揭示江西人民独特的集体人物性格和情感命运的长篇小说《老表之歌》,对于推动江西重大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引领更多的江西作家进一步关注火热的现实生活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黄宾堂:真切地感受到新时代启航的原发动力

  改革开放40年是改变中国命运的40年,它波澜壮阔,惊天泣鬼,作家从最底层的人物命运入手,通过他们的挣扎、奋斗、破茧为蝶的过程,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新时代启航的原发动力,以及艰难但不可阻挡的行进之势,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我们能触摸到社会变迁的丰富机理和人性褶皱,作者凭借着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打捞着改革开放前20年每一个关键节点,以及在这些关键节点所引到的社会变革产生的系列效应,通过人物命运的承载,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换句话说说,作家刘上洋先生是以一位改革开放亲历者和参与者的感同身受,以一位作家的责任和使命担当,用文学的形式为一个时代作证。

  胡平:书中人物性格浸透着对于江西人性格的理解

  《江西老表》里面的人物性格是浸透着对于江西人性格的理解。这部作品能够抓住江西改革开放典型面貌。我们正在提倡现实题材创作,中国现实和美国的现实不一样,中国的现实,中国当代史其实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样的东西。所以写中国现实的时候,中国每一个现实都蕴含了非常鲜明的历史因素,写现实实际上不了解历史不能写好,这部书确实从历史写到今天,写的更为透彻。

  陈晓明:改革开放最根本的基础就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我们改革开放最根本的基础就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特别是中国一代青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任何时候他们都不可屈服,他们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创建自己美好的生活,《老表之歌》把这一点写的特别充分,特别的深入,特别的真实。

  王必胜:生动地反映了生活的流程和生活的过程

  改革开放需要这样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农村题材需要这样一个文学来总结和致敬。

  这是一部厚重的作品,与它的题材有极大的关系,跟人物塑造也有一定的关系,实际上生动地反映了生活的流程和生活的过程,人物都是有形象很生动,尤其是复杂的生活关系,所以这种形象的塑造加上各种各样的同学关系、老乡关系、情爱关系,这个关系都很生动。

  刘玉琴:时代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激情

  时代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激情,文学家对时代的真诚书写是不辜负时代的形象证明,我觉得作者的创作真诚和勇气,而且他的实力和功底,观察的视野和角度可圈可点。当然,由于作者第一次写长篇小说,追求叙事风格简洁明快,在收到良好阅读效果的同时也带来叙事写景越来越简单,人物因缺乏生动细节而不够丰满的问题。

  杨平:不容易写的作品

  写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这样的作品,写不好容易陷到经济发展问题,或者是写成官场小说,所以这种经济改革开放的历史写起来是比较难的,那么这个作品导向性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在文学和艺术性上,在反映现实深度方面也是很令人期待的。

  胡军:力图书写江西的历史和文化

  这部书叫《老表之歌》,是力图书写江西红土地相当一段时间的历史和文化,我觉得它应该充分地注重文化品质和文化内涵,这方面还应该加强,要通过丰富的细节对文化元素加以描述,通过一些细节对文化内涵加以丰富。

  顾建平:这部小说保存了我们珍贵的记忆

  作者想表现江西在改革开放中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刻苦努力和开拓创新,小说中塑造了几个人物具有相当大的可信度,让我这样的外省人进一步认识了江西老表。为了呈现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这篇小说公共话语也比较多,尤其是作为市委书记的讲话,大段大段的讲话,日常生活相对少了一些,呈现江西老表特征、体现江西文化一面稍微少一点。

  饶翔:处理改革开放历史是有难度的写作

  本书作者是特别注重本土性的作家,同时因为他自己的身份的优势是有一个宏观的俯瞰的视野,这个很难得,同时是一个思想性、宏观性的作家,他这样一个写作优势也带入到《老表之歌》,处理改革开放历史是有难度的写作,作者第一篇处女作就选择了难度极大的写作,表现了他的创作勇气还有自信。

  赵宁:镜头式的语言方式,简洁、阅读轻松

  作品人物众多,形象非常鲜明,作品塑造了众多江西老表的形象,人物命运随着时代变化起伏。作品语言简洁,阅读比较轻松。打开书看到不适应这种简单的对话方式,觉得人物对话非常直接,缺少了叙述的修饰,但是在阅读过程中,这种镜头式的语言方式虽然觉得简洁,但是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通过对话表现出来,许多场景阅读过程中感觉像电视剧的场景在转换,书在后记中作者也刻意提到了,网络的阅读或者是电视剧创作的借鉴。

  胡妍妍:歌颂和礼赞

  《老表之歌》有歌颂和礼赞的意思,内含关于叙事上的欢畅感,真的像歌一样有回旋的地方,读完以后可以回想起人物形象,对整个改革开放前20年的历史还是有荡气回肠之感,所以在“之歌”的意义上,在清晰和明快风格追求上,我觉得小说实现度是很高的,而且它在小说建筑上搭的非常从容,通过人物行动和关系,把网络越铺越大,视野越走越开,最后打开全景的面向。

  岳雯:“改革开放”是文学书写的富矿

  从文学程度来讲,改革开放是文学书写的富矿,没有哪个时候能像现在如此波澜壮阔,历史潮头打过来,每个人都是一块礁石或者一朵小小浪花,有人被淹没之中了,有人作为礁石呈现了自己,但是似乎也被淹没,这样一个时刻可能并不是太多的,所以书写这样一段历史,书写改革开放这样一段历程,确实是文学的富矿,所以在小说里也看到了这样的努力。

  刘上洋:“改革开放”值得书写

  我觉得改革开放确实是值得写,是我们国家世界史上最伟大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作为文学界,小说不能缺席,长篇小说也不能缺席。我们省里还没有写这方面的长篇小说,我就怀着一种填补空白的想法试着来写的。

  文学是我的爱好,创作一点精神产品对于我们这些爱好文学的人来讲更加合适,也是一种收获,也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古人讲人贵有自知之明,今天大家讲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有些问题我也意识到了,一个是能力确实有限,第二个就是互联网时代,书不能一个样,我就探索了一下。

  作者简介

  刘上洋,江西安义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主编了《经典江西》、《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等大型丛书,创作了《井冈山》、《神奇赣鄱》等大型歌舞剧本,著有《在前人已有答案的地方》、《废墟的辉煌》、《高路入云端》等散文集。所发表的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入选国内多种权威选本。其中《井冈山》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双头鹰的国度》获“冰心散文奖”,《九江赋》被评为“影响中国旅游的文章”十强,《一张小桌和一首名词》、《停滞的繁华》获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金奖,《万里长江第一湾》获“井冈山文学奖”。《废墟的辉煌》被省外收入中学生课外读本,《江西老表》被收入2012年《中国文学年鉴》,被认为是近年来国内文坛剖析中国地域文化性格的难得精品。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力图全景式书写中国社会走向改革开放这一伟大转折的作品。小说以作者虚构的江西省江南市为主要空间背景展开,视线从官场到商场、情场,笔触从大都市到中小城市再到农村穷乡僻壤,大开大合,波澜壮阔。在时间上,小说紧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通过切入人物性格的变化发展,紧紧贴住改革开放在人物的心理、情感和性格上的嬗变,从而知微见著表现我国改革开放宏阔深刻的壮丽诗篇。在人物形象上,小说第一次集中笔力塑造了一组江西老表的群像,他们中有农民厂长、大学毕业生,有村干部、村民、到沿海打工的农村青年,有下岗工人、外资企业经理、国有企业工人,有市委书记、下海干部等等,人物形象鲜明,相互映衬,错落有致;每个人物身上,既有那个时代特有的时代气息的,同时又各自带着独特的个性。他们用自己的悲欢离愁、兴衰沉浮,演绎了一个时代从保守走向开放的每一个铿锵的步履。

编辑:朱玉琴
来源:作家出版社
    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