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焰
1月18日,威廉米娜湾,雪转晴,1℃~-7℃。
游轮停靠在波特尔角,旁边就是威廉米娜湾。按照每日行程安排,今天上午8点半开始海上巡游。广播通知,巡游推迟。打听原因,有乘客在与船方交涉,要求安排访问中国长城站。这是大家共同的愿望,中国人包的南极游轮去长城站理应是必选景点,但恰恰没有。船方答应与长城站联系。推迟了一个小时,9点半海上巡游才开始。
威廉米娜湾是在1897年比利时南极探险队发现,不知为什么用荷兰女王威廉米娜(1890-1948)的名字来命名。这是一个很漂亮的海湾。24公里宽的海面被露出陡峭悬崖的雪山和冰川所包围,海中映出一座座金字塔形的倒影。
秀美的威廉米娜湾
也是一个很有名的海湾,座头鲸数量之多首屈一指,搞得不少人把它叫做鲸鱼湾。鲸鱼这种叫法是不对的,鲸不是鱼。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鲸是用肺呼吸,鱼是用腮呼吸;鲸是胎生,鱼是卵生;鲸是哺乳动物,幼鲸要靠吃奶提供营养,幼鱼则可依靠卵本身的营养而成长。
座头鲸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成年鲸体长13-15米,体重25-30吨,吃的食物却是最小的,以体长不到1厘米的磷虾等小型甲壳生物为主。它的性情温和,一般不会主动伤害其它动物,但它喜欢打抱不平,尤其喜欢在虎鲸捕猎其它动物时拔刀相助,驱赶虎鲸,营救被猎动物。为什么会这样?我猜想也许是它觉得自己个头大,打得赢,闲来无事当作消遣,正确答案得问海洋生物学家。
日光吐鲸背
冲锋艇行驶不到10分钟,鲸就在我们面前出现了,它游得很慢,身体就像一座冰山大部分沉在水下只露出背鳍。一会儿头冲出水面几乎是垂直上升,头露出水面时长在脑袋顶上的鼻孔还会喷出高高的水柱,一会儿又只露出硕大的尾鳍,与鱼的尾鳍不同,这是横向的。动作从容优美动人,就好像龙飞凤舞一般。探险队员告诉我们,每只座头鲸的尾巴花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人的指纹一样,科学家可以以鲸尾识鲸。
识鲸看鲸尾
座头鲸不仅是个舞者,还是个歌者。有时还没看到它的身影就听到它的歌声,那洪亮的叫声有节拍,不同长度的音阶,高低不同的音域,可传到几公里之外,据说雄座头鲸一年有半年时间在唱歌,也许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东东。
有一回我们的冲锋艇离鲸很近,好像不到50米,有位女士问危险么?驾艇的探险队员回答说,座头鲸通人性,你看它的眼睛一直注视着人,若靠得近了,它会慢慢放下胸鳍,确保自己游动时不会伤到人。这个时候游客一定要保持安静,让它感到不会受到伤害,它就会接近人,会靠近船自己在水中随波逐流。游客近距离接触最久的曾有过半个小时,我们这次虽只有四、五分钟,也是三生有幸。
近距离观鲸
鲸对人如此友好,人又是如何对待它的呢?人的贪婪让人走向杀戮。17世纪起有了商业捕鲸,主要是荷兰人、英国人,鲸油是欧洲工业革命初期照明、化工等行业的重要原材料。18世纪捕鲸活动从近海驶向更远的海域,英国捕鲸船出现在大西洋。19世纪美国后来居上,捕鲸船遍及大西洋和太平洋。20世纪初,日本和俄国跻身捕鲸列强之中。1904年随着挪威在南极格里特维肯建立第一个捕鲸基地,南极也沦陷了。这个基地运行了62年,17.5万多头鲸在这里被屠杀。100多年的捕鲸热,捕鲸国共捕杀了100多万头各种鲸。少数国家的过度捕杀,使鲸面临着种类灭绝的危险。
人的理智终于有了良心发现。1948年国际捕鲸委员会成立,给捕鲸国分配份额。1982年,国际捕鲸委员会颁布了商业捕鲸禁令,4年后通过了《全球禁止捕鲸公约》,直到此时大规模的商业捕鲸才偃旗息鼓,鲸的悲惨命运才有了转机。尽管至今仍有极少数几个国家还在作孽,但鲸与人的关系逐渐回到世之初,正如驾艇探险队员说的:“在南极海域,以前鲸听到马达声就逃,知道唯一的敌人来了,现在不一样,会向马达声的方向游来,向船靠拢,把人当朋友了。”他忽然指着前方说:“看!鲸来了,一头、二头、三头、四头,一家子列队欢迎我们。”定晴一看,真的来了4头鲸。威廉米娜湾的鲸真多,我们巡游只有45分钟,看到的鲸就有二、三十头。与鲸近距离接触时间虽短暂,却是人生难得的体验。你是海中巨无霸,对人却如此和蔼可亲,朋友不分大小;你能歌善舞,是个乐观主义者,充满正能量;你曾遭人类杀戮,却又不计前嫌,度量大似海;你就在我心里,我怎能忘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