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点击  
·南昌之美美在水——人文地理南昌系列01
·阳明“心”路第三步:“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104、八大山人的真名是叫“朱耷”吗?
·000-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研究和鉴赏八大山人?
·读书: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之道——中国人的读书人生03
·书:中国人的魂,中国人的命——中国人的读书人生02
·人生立志,要抓住三个关键点——传承中国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处之03
名家赏析 更多>> 
--- 刘上洋 ---
·万里长江第一湾
·刘上洋《老表之歌》研讨会发言摘录
·刘上洋长篇小说《老表之歌》研讨会在京举行
·难以攀登的美
·没有一棵树的城市
--- 彭春兰 ---
·文学女人的情愫
·相逢何必曾相识
·枫叶情
·爸爸的吻
·妈妈的爱
--- 刘 华 ---
·我省著名作家刘华新书《一杯饮尽千年》出版发行
·酒中墨 杯中诗——读刘华先生《一杯饮尽千年》有感
·饮尽千年的孤独
·数点梅花天地心(序)
·去为那些光耀千古的名字扫墓吧
--- 朱法元 ---
·纠结的畸情
·南非遐思
·宝岛情思
·啊,马塞马拉
·企鹅归巢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散文网  >  精品推荐
 
南极游日记 十六、让“阿蒙森南极点帐蓬”来见证
江西散文网    2020-09-16 09:45

  作者:熊焰

  1月21日,南极半岛达摩依角,晴,5℃~-2℃。

  今日活动是第二次雪山徒步,登陆地点达摩伊角。达摩依角与洛克港相距不到2公里,同在多利思湾的西北侧,也是法国探险家夏利发现的。

  达摩依角海滩全是陡峭的岩石,登陆不容易,没有探险队员搀扶很难爬上去。上岸后,一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雪似乎更白,风更大有点冷冽,雪山一望无际,南极味更浓了。

  大家拄着登山杖,沿着小红旗指引的方向,一步一步往前走。越往前雪也越厚,从一、两尺到两、三尺,但人们的兴趣也越来越高,感觉是在爬大雪山了。途中,老伴一不留神踩偏了,右腿被雪埋到了大腿,旁边一位女极友伸手去拉,谁知极友的脚也陷到雪里,与老伴摔倒在一起,一位探险队员赶了过来,拉不动,于是拿来铲子,把两人脚旁的雪铲掉,才把两人拉了起来。雪山跌倒算什么?没人帮忙起不来,这样的经历让人留下了更深的南极记忆。

老伴摔倒在大雪山

  雪山徒步约一个小时,爬上了一个小山坡,往后看,这么长时间只爬了二、三百米,真不容易啊。再往前看,激动人心的场景出现在眼前,那里有一顶“阿蒙森南极点帐蓬”,帐蓬顶上插着一面醒目的挪威国旗,帐蓬旁边站着一位身穿百年前探险服的人。

  阿蒙森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挪威极地探险家,1903年他带领自己的探险队从北大西洋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北太平洋,历时3年,成了穿越“西北航道”的第一人。在这之后,他将下一步探险目标锁定在北极点。在他作准备时候,听到美国人罗伯特?皮里尔和弗雷德里科?库克抵达北极点的消息,他当即立断,将探险目的地改在南极点。1910年8月10日,阿蒙森带上自己的探险队,驾驶“前进号”帆船,从奥斯陆出发向南极挺进,并写了一封信告之英国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开启了著名的南极点争夺战。1911年10月20日,阿蒙森与4名伙伴、4部雪撬和52条极地犬离开最后一个营地,向南极点发起冲刺,于12月14日下午3点到达南极点。他们用望远镜向各个方向观察,没有看到其他人的痕迹,确定自己赢了。为了庆祝胜利,他们支起了帐蓬,插上挪威国旗和“前进号”船旗,这就是著名的“拉蒙森南极点帐蓬”。

“阿蒙森南极点帐蓬”

  他们在南极点考察了3天,于12月17日离开。走时阿蒙森在帐蓬里留下一封写给挪威国王哈康七世的信,并留有一张便条,请斯科特将这封信转送到挪威,他相信斯科特会在他们之后最先到达这里。果然,33天后,1912年1月16日英国探险家和他的团队抵达南极点。当斯科特看到拉蒙森帐蓬和请他转送的信后,虽很沮丧,但展现出了绅士风范,承认阿蒙森先到达南极点的事实,并接受阿蒙森托付的任务,为竞争对手的成功在全世界面前作证。不幸的是,斯科特团队成员在返程途中因饥寒交迫一个个相继死亡,3月19日包括斯科特在内的3人毅然决定,在帐蓬中从容迎接死亡,生命的最后时刻,英雄们还争分夺秒地给亲友写信,诉说自己的初心。斯科特写给公众的信表明,绝不惧悔这次远征,英国人展现了顽强毅力、互助精神和一如既往的勇敢面对死亡。直到1912年11月12日,一支探险队在南纬80。附近找到了斯科特团队的帐篷,发现了冻僵在睡袋里的遗体和斯科特自己的日记及阿蒙森托送的信件,此外还有一具重达12公斤的2亿年前的南极洲舌羊齿化石,这化石证明南极洲曾是树木繁茂的大陆,这是斯科特这次探险中最大的科学发现。

  “阿蒙森南极点帐蓬”是南极探险史上最伟大的成功,也是我这次南极游最为激动的一天。我和老伴加快速度,向帐篷走去。来到帐蓬前,首先向英雄致敬,与阿蒙森南极点帐篷合影。之后我和老伴拉开书法家李忠平书写的横幅“牵手半世纪金恋在南极”,请摄影家廖先生为我俩照一张合影。

让“南极点帐蓬”来见证

  揣着家乡人的梦想,我又拿出书法家涂烈书写的“冈上人托起冈上梦”的横幅,6位冈上乡亲来了一个合影。我姓熊,我骄傲,我举起中华文化促进会楚熊文化研究会的会旗照了一张相。作为《信息日报》创始之一,我双手拉开信息日报的横幅照了一张相。永远割舍不下的爱情、乡情、亲情、新闻情如泉水般从心中涌出,喷洒在最为洁净的大地上,让阿蒙森南极点帐篷来见证。

  “阿蒙森帐蓬”前面一、两百米处还有一红一蓝两栋小屋,红色小屋是阿根廷探险家修建的,现在已经废弃不用,蓝色小屋曾是英国科考站,现在被划为南极历史遗迹。

  实在是太累了,往回走吧。返程时心渐渐平静了下来,达摩伊角告诉了人们许多。南极是探险家的圣地,光荣与梦想的竞争在这里不断地呈现,南极点的争夺战就是英雄们的巅峰对决,可歌可泣。南极又是游客的禅地,天是极简的蓝,地是极简的白,土著是极简野性,人来到南极就是一次净与空的修行。

致敬“阿蒙森帐篷”
编辑:朱芳菲
来源:品质悠生活
    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