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头
良口,自古以来它是一个商贸集市的良好码头,水陆交通便利,它坐落在赣江边上,上游百里是繁华的赣州大都市,下百里是有名的惶恐十八滩即现在的万安水电站所在地,万安也是康克清奶奶的家乡。
良口,依山傍水坐北朝南,从东到西贯穿一条蜿蜒的涧田河,最终汇集于赣江。涧田河源头在兴国均村,经由宝山涧田在萝卜洲与顺峰河汇集,顺峰河的源头是赣县的田村和白露。两条支流到达良口都各有二三十公里。
这条河千百年来惠及了沿河两岸百姓的生活,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人们。但是它发怒的时候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它发难的时候,这水灾十分恐怖。在狂风暴雨中,在山洪暴发的惊天动地时,沿河两岸的各种大树被连根拔起,猪栏牛栏被顷刻卷入河中。巨浪滔天,波涛汹涌,那些漂浮物都被卷入河中流向西滚滚而去。
良口圩镇从街头到街尾全长约六百米,街面宽约十米,两边对称着有琳琅满目的商业店铺,从东往西走,开头几家都是编织草席的作坊,编织工具简单只需要两个人协作即可。编草席需要一个木制框架,其高约两米,宽约两米,木框内有一排密密麻麻的细麻绳竖立在框内,左边一人用竹片把一根苇草穿入麻绳内,右边一人用木棒槌从上往下压实。草席最宽的有三尺六寸,价格约6元左右。一床新草席经久耐用,多年不坏,其散发出来的草香味让人心旷神怡。往西走是几家铁匠铺,匠人上身赤膊,下身穿着一条被铁火星烧得面目全非千疮百孔的裤子,胸前挂着一块约二尺长一尺宽的竹帘,以防被火星烧伤皮肤。那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和呼哧呼哧地拉风箱声,互相交织奏响着一场绝妙的音乐。再往西走就是遥相对应的中药店和卫生院,生病了只要花上几毛钱就能药到病除,那里的医生和护士服务态度都是杠杠的。紧靠着药店的是皮货店和废铜烂铁收购店破铜烂铁按斤卖,有时还能回收到成色不错的古钱币等老古董。收购店对面是一家银行营业所,银圆可以兑换一元纸币,散碎的金银铜按斤回收。
皮货店再过去就是洋锡店,里边有盛各种茶油,桐油,猪油的油瓶和油桶,烧开水的铁壶,照明用的各种灯具,油炸米馃的小铁勺,盛水的大铁勺,汤勺等应有尽有。往前是布店和百货店,布店里土布,洋布,机器织的洋布花样繁多,颜色鲜艳,土布往往经久耐用,结实耐磨。布店的对门是一家烟酒专卖店,香叶,欢腾香烟,价格分别是一毛五和二毛,最贵的飞马牌香烟要三毛。另有香喷喷的酱油,豆豉,咸鱼干,萝卜干和各种厨房调料。烟酒副食品的隔壁是理发店和茶水店。茶水店里只需要交上5分钱费就可以聊上半天不走。茶水店也是船员们商贾们采购粮食,茶油,桐油等各种物资和上下来往的远足客人以及难得一见偶遇路过的亲朋好友聚集的好地方。茶馆里,老板端上一盘瓜子,一盘油炸米馃,二碗米酒,半天时光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边上还有几家油炸米馃店,各种米馃有的用料是红薯,芋头,萝卜和脚板薯。有时老板还会叫家人用箩盖装上米果沿街叫卖,3-5分钱一个,物美价廉。再往西走就是卖针线和修钟表的小商店,对面还有旅客住宿的小旅馆,住一晚只需要5毛钱。那个时候还没有塑料水壶,也没生产矿泉水,口渴了走上几步,走下几级码头到河里可以饮个饱。那时河水清澈透亮,无化肥无农药污染,安全卫生,喝饱了也绝对不会肚子痛。
往西沿河边向下走,又是一个农贸自由市场,也叫下街农贸自由市场,它是一个可以遮阳挡雨的大棚,长约四五十米,宽约二十多米,大棚每隔五六米就砌有一根砖立柱,每二根立柱间有离地面八十公分高的横木,可供人们坐着休息。在大棚上方停放着一艘龙船保养直到来年的端午节前可再抬下水中。
这个农贸市场经营的主要有小猪崽,鸡,鸭,鹅等小动物,贩鸭子的老板挑来一笼笼的鸭蛋,边卖边出壳,一只只毛茸茸的小鸭子只需要3毛钱。很多农户都是十只,二十只的买回家去。小鸭长得很快,几天后就可以让它们下水,放到田里它们自己就会找小蝌蚪,小虾,小虫吃,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就有种说不出来的成就幸福感。
那时候,市场里的鸡蛋也只要5分钱一枚,母鸡下的蛋自己都舍不得吃,除非是家里来了客人,或者老人小孩生病了才会拿出来给他们享用。卖蛋的钱拿来给小孩买纸笔等学习用品和补贴家用。
市场里还有各种农副产品交易,卖大米那时不用秤,大多是用竹筒量也叫米升,一个筒有的约一斤二两和一斤五两。那时的计量单位还是一斤六两。
到了秋天,山上的野果熟了,土话叫米筛子,也是用竹筒量,这个竹筒就更小,那个时候人们心地善良,朴实,童叟无欺,反正也就几分钱的事情。
再往西走是一棵十几个人都围不过来的巨大古榕树,夏天人们都争相坐在榕树下的码头边,树根上或躺或睡,各种姿势各种造型优美无瑕,男女老少互不干扰。大榕树下建有一个大戏台,各地剧团下乡都在那表演,土改和“文化大革命”揪斗四类分子,斗争走资派也在那戏台上进行。安徽的黄梅戏《天仙配》,万安的地方戏《梁山伯和祝英台》,赣南的采茶戏《送郎参军》,《钓拐》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个戏台有多少人聆听了美妙的音乐,有多少人得到了报复后的满足快感,又有多少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痛苦回忆都已成为历史。“文革”后期彻底打乱了公,检,法的正常秩序,他们挟私报复,随意捆绑他人,戴高帽子,挂牌游街示众的疯狂行为也成了过眼云烟。
戏台的对面是朝阳庙,原先庙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菩萨,后来都被丢到河里被河水冲走了。朝阳庙也就变成了后来的粮站和粮食仓库。
在街的中段位置,据说是杨万峰老板捐资修建的这座钢筋水泥大桥,桥的全长约二百多米,宽约3米,一共有十六个大桥墩,桥面上有几十个用钢筋连接起来的安全护栏水泥围墩。这座桥经受了近百年的巨大山洪的激烈冲击,山洪来时有被暴雨冲刷下来的民房,猪牛栏的木料,各种连根带叶的巨大树木。它们横架在桥墩上直到洪水退却后才被人们锯拉斧劈清除掉。
到了夏天的晚上街上的居民从各自家里搬出自己的竹板床,草席放在桥面睡觉,在那里河风徐徐吹来带来夏日丝丝凉意。河面上风大,既不用扇子也没有蚊子,比现代的空调自然舒服多了,人们讲讲故事,唠唠家常,那是一个天然的绝妙休息场所。
图片3
在桥头有一块三四十米长,十几米宽的农副产品交易场地,从四面八方来的粮油,大米,豆类,瓜果蔬菜,柴草等应有尽有。柴草树枝3毛钱一担,片子柴五毛钱一担,采籽瓜2-5分钱一个,瓜籽归还瓜农。在桥头有条用麻石条砌成的阶梯直通河里。上午在码头上挤满了洗衣服的老妪和年轻妇女,那时洗衣都是用油茶籽枯饼,河水是免费的,想洗多久就多久,那里也是新闻发布会的传播各类新闻的好地方。张家养崽,李家吵架都是互相交流的信息平台。妇女们有时候还会和船员们互动,泼水开各种玩笑,欢声笑语满河中。河对岸,南岸有一座优美的古建筑,叫万良阁,后来也成了粮食仓库。
良口,每到端午节的龙舟比赛是最热闹的群众庆典活动。良口和良富各抽调二十余名身强体壮熟悉水性的年轻好汉,组队拼搏定胜负。以赣江为界,良口队代表涧田顺峰为东片,良富代表沙坪弹前为河西片。这几天他们像梁山好汉一样大鱼大肉大碗饮酒,比赛时用尽毕生吃奶的力气在龙舟上奋力冲刺。据说哪队龙船赢得了比赛那年就决定了是东片还是西片风调雨顺的丰收年。龙舟比赛时在人群中有穿着干净整洁的年轻小伙,有身穿花衣服的漂亮姑娘们。她们嘻嘻哈哈,不时用眼角的余光关注着小伙,心里想他是哪里人?姓甚名谁?家住何处?总想探听奥秘的样子。
在街上是更多更拥挤的各式人群,他们中间有商贩,有菜农,有买菜的船员,有装卸搬运货物的搬运工,还有从唐江,万安县城来的扒手。那时人们兜里虽没有几个钱也还有是有人袋里有小偷们感兴趣的猎物。那时小偷们在人群中窜来挤去寻找猎物,这里是最容易下手的好去处,技术不高也绝不会落空。
整条街面到处都弥漫着各种食物香味,有酒香,茶香,油炸米馃香,艾叶菖蒲荷叶香,还有姑娘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汗腺汗水香,香荷包,炒瓜子香。那个时候良口也是我们穷小子向往又害怕的地方,想去又身无分文,偶尔用一分钱买了一颗玻璃纸包着的糖都舍不得立即吃掉,闻了又闻,舔了又舔,包好再放回袋子里,还不时拿出来再闻闻其香味。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良口,永远消失了的良口。为了国家建设,为了建设万安水电站,现在的良口是一片碧波荡漾的大湖泊了,过去的良口永远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