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点击  
·南昌之美美在水——人文地理南昌系列01
·104、八大山人的真名是叫“朱耷”吗?
·读书: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之道——中国人的读书人生03
名家赏析 更多>> 
--- 刘上洋 ---
--- 彭春兰 ---
--- 刘 华 ---
--- 朱法元 ---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散文网  >  网友佳作
 
耄耋初心传薪火,红色基因续华章
江西散文网    2024-09-23 16:59

耄耋初心传薪火,红色基因续华章

魏由柏

  夏日晨曦,凉风轻拂,旴江两岸“映日荷花别样红”,似在诉说广昌这片红色土地昔日英勇而悲壮的岁月。我穿梭于广昌的红色景点,思绪飘飞……

  在广昌保卫战饶家堡展览馆和高虎脑战役旧址,似能听见当年的枪炮声,看见红军冲锋身影,他们以鲜血和生命捍卫信仰;红色雕塑园里,红军急行军,毛泽东英姿勃发,口中吟诵着《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跨马率领十万工农下吉安的雕塑栩栩如生,那坚毅眼神和挺拔身姿令人肃然起敬。踏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昌段)首站,每一步都似踏在历史长卷上。过去与现在交织,让人感慨先辈付出和当下幸福来之不易。

烽火岁月,可歌可泣的战役

  长征前夕,90年前的1934年4月上旬,从广昌首镇甘竹至抚河源头的驿前,广昌保卫战、高虎脑战役先后打响,这是第五次反“围剿”第三阶段中的重要战役。这两场战役是中国革命史上的悲壮篇章,可歌可泣。如,在长生桥一线的战斗中,军委北线总指挥部执行“左”倾冒险主义者意图和李德指令,为了“不丧失寸土”,多次命令部队进行所谓“短促突击”。尽管这种纯粹的消耗战对弱小的红军极为不利,但红军战士们仍然坚决执行命令。在战斗中,红军兵员迅速减少,许多连队伤亡惨重,但战士们依旧凭借血肉之躯顽强战斗。其中,驻守在清水塘土木结构“永久工事”的一个营的事迹令人动容。在战斗中,该营因工事被敌机炸坍而全部牺牲。红军在这场战役中遭受了重大损失,最终被迫撤出广昌。此役,红三军团牺牲2705人,另有2300余人负伤。

  广昌保卫战的失利,引发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高虎脑战役的胜利,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虽然,广昌两场战役终未力挽狂澜,但红军精神闪耀。那是无畏牺牲、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为理想信念不惜一切的精神。我们应铭记,传承红色精神,为民族复兴奋斗。

铁血丹心,永不磨灭的精神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苏区精神犹如璀璨星辰,闪耀着永恒的光辉。红军转战后,苏区的干部群众面临着白色恐怖的严峻考验,却始终坚守着内心的信念,视死如归。

  苦竹的陈富生,在黄龙坑的激战中不幸落入敌手。敌人深知他是游击队的关键人物,妄图从他口中获取红军的去向以及黄龙坑苏区干部的名单。他们用铁丝穿透他的手掌,施以严刑拷打,然而得到的却是陈富生坚定的回答:“要我出卖战友?妄想!你们消灭得了我的肉体,但永远消灭不了我的灵魂、我的信念!”最终,陈富生壮烈牺牲,他的英勇事迹令人动容。

  甘竹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饶福林,同样在被捕后遭遇了敌人的残酷折磨。敌人如获至宝,在他手掌上穿铁丝,并将他关进铁笼,用皮鞭无情抽打。但饶福林始终不屈服、不投降,最终被秘密杀害。

  还有广昌苏区的一位普通妇女,她的丈夫参加红军后杳无音信,独自带着年幼的孩子艰难生活。即便如此,当敌人威胁她交出红军留下的物资时,她坚决拒绝,宁死不屈。

  仅在1934年 9月至年底,被国民党军残忍杀害的广昌苏区干部和群众就达数千人。

  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他们奠定了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不畏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奏响了时代最美的旋律;一心为民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真谛。我们应当铭记这伟大的精神,用它滋养和激励自己,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往直前。

基因传承,生生不息的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是对中国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走进广昌烈士纪念馆,回顾广昌籍的红军将士在革命战争年代那些血与火的历史。苏区时的广昌15万人口,就有35000多人参加了红军和地方武装,其中留下英名者仅3411人。红军战略转移后,众多广昌籍红军将士踏上长征路,但只有廖鼎祥、廖仲贵、谢鸿彪、符彪、李步高等极少部分人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更多是如符竹庭、我的堂兄魏细中秋等无数革命先烈,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家中亲人在无尽岁月中“苦期凯旋终成憾,泪洒残阳痛断肠”。

  先辈之魂,彪炳千秋,走进我心灵,激励着我在工作中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1966年开始,我因工作成绩优异,被调至广昌县委宣传部,其间有两件事令我难以忘怀。

  那是1974年秋,县委宣传部改为宣传组,为宣传弘扬广昌的红色文化,我活跃在田间地头和工厂车间,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是毛泽东同志写下的光辉诗篇。如何更好地宣传好,讲透这首诗词的时代背景,同时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毛泽东几次进广昌的情况。时任广昌县委常委、县革委副主任邓大德同志,专门安排我和宣传组的另一位同志专程前往北京求证。

  怀着崇敬与期待,我们抵达北京,拜访了时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将郭化若同志。郭化若第二次反“围剿”期间,任红一方面军代理参谋长,率部参加了广昌战斗。1931年5月参加了广昌苦竹沙子岭召开的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第二、第三次会议。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率部参加了广昌保卫战。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以渊博的知识和亲身经历,为我们回忆了在广昌时的血与火的洗礼,详细解读了这篇诗词背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他的讲述中,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胸怀和革命精神。

  这次拜访成为我们宣传工作中的宝贵财富,也让我们在弘扬广昌红色文化的道路上,拥有了宝贵的资料,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从北京回来后,我又经历了一件难忘之事。

  钟民(原名刘圣和),这位从广昌旴江镇下兰村走出的著名老革命,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全国抗日战争时期,钟民参加新四军,曾任苏中区委民运部部长、组织部代部长。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华中第一地委书记、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1949年渡江战役后,历任中共苏南区常务委员会委员兼城市工委书记、上海市总工会主席、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中共中央工业交通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等。

  然而,“文革”时期,钟民在任中共中央工交政治部副主任时蒙受了不白之冤。有人给他捏造罪名,诬告他参加革命前参与了杀害广昌爱国绅士高明配、谢筱山。当时,广昌县委接待了中共中央工交政治部的两名外调人员,希望我们协助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县委领导与组织组组长段有光协商后,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宣传组(当时我是主办),领导派我和另一位同志进行调查,我俩深知责任重大,本着对老革命、老新四军负责的态度,不辞辛劳,想尽办法,四处寻找曾与钟民共事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两位关键证人,一位是县剧团弹三弦的李文芹(是钟民小学同学),另一位是谢接荪(谢筱山的族亲),他们都非常熟悉钟民同志。

  经过调查得知,钟民在1926年时就离开了广昌,而高、谢两人被杀是1928年1月,时间相隔近两年,且此时的高、谢与钟民同属一个派系—-新派,均为革命的激进派,调查证实钟民同志无此历史问题。我们将调查结论盖上县委公章,急件寄往中共中央工交政治部,一个星期左右,中共中央工交政治部收件后,表示非常满意。

  随后,我和同事受广昌县革委领导委托,专程到北京向赋闲在家的钟民报告调查情况。他听闻后非常高兴,虽身处困境,却乐观坚定。为表感谢,钟民拿了一瓶酒,请我们到王府井小餐馆吃饭。酒桌上他很热情,频频劝我俩喝酒,自己却喝得不多。欣遇家乡人,详问家中事,更多的是对家乡人事、场景变迁的关心。最终三人一瓶酒没喝完。他向来节俭,那个年代物资也匮乏。他对我们说,剩下的酒带回家下次再喝。

  钟民同志有着浓厚的家乡情结和朴素的感恩之心,平反后常与我写信,对广昌县为他澄清历史问题表示由衷感谢,对家乡的建设发展牵挂在心。他有个小愿望,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时,不要忘了带点广昌特产大头菜(扁萝卜)给他。他女儿钟海燕出差广昌时,还特意来看望了我们。平时还让小儿子钟解放时不时给我寄来红色书籍,鼓励我不要忘记红色江山来之不易,要听毛主席的话,永远跟党走。

  钟民等老革命的谆谆嘱托,我始终铭记于心。工作中我怀一颗红心,砥砺前行,退休后老骥伏枥,退休不褪志,“壮心不老书长卷,挥墨传承红色章”。协助县政协编写了《中央苏区北大门》红色广昌专辑等,先后写下了“忆高虎脑战役”“赞红军长征”“怀念竹庭烈士”“建军节”“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斗争”等红色诗词。

  耄耋之年,身处时光的垂暮之境,然而,传播红色文化、续写红色基调主题作品的热忱,却会永远伴随我在未来生命的征程中。

编辑:章峰
来源: 广昌文艺
    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