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点击  
·南昌之美美在水——人文地理南昌系列01
·104、八大山人的真名是叫“朱耷”吗?
·读书: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之道——中国人的读书人生03
名家赏析 更多>> 
--- 刘上洋 ---
--- 彭春兰 ---
--- 刘 华 ---
--- 朱法元 ---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散文网  >  精品推荐
 
做客田湖姑姑家
江西散文网    2024-12-02 16:51

  熊焰

  我家的姑姑有三个,都在幼时被人抱养当了童养媳。大姑适黄台刘,从未见过。三姑适敷林徐,相见时日很短暂。唯有适田湖王的二姑,一直有走往,至今已有80年。

  第一次去田湖姑姑家,我只有3岁。我坐在姑爹推的木制.独轮车上,姑姑和我妈跟在后走。在乡间小路缓缓前行的独轮车,时急时缓发出的“嘎吱嘎吱”声,如同一首古老的童谣。那辆独轮车,那个嘎吱声,让我充满了惊喜和好奇,成了一次难以磨灭的回忆。

  1951年夏,我家从南昌城里迁到乡下老家——万舍。第一个来看望我家的亲戚,就是田湖姑姑和姑爹。那天万舍当集,他们挑了一担菜来卖,之后给我家送来了不少菜,。姑姑年龄比我大两轮,身材高挑,动作利落如风。姑爹大姑姑3岁,比姑姑矮一点,身体结实如牛。右眼或许遭遇了命运的波折,失去了光彩,然而,左眼显得格外坚毅有神。亲情是一根线,你我相牵。他们的到来,是从血脉中流淌出来的泉水,滋润着我们一家人的心田。

  我小学毕业考取了南昌县中,妈带我去姑姑家报喜。一进村,就看见那幢已有岁月痕迹的土墙灰瓦老屋。一列三间,中间是堂屋,两侧是住房。堂屋与住房之间的隔墙用泥巴糊就,刷了一层白石灰,为堂屋增添了一抹纯净与明亮。大门屋檐梁上有个燕子窝,见证着主人的善良。正对着大门的中堂,贴着一张毛主席肖像,那是翻身农民的敬意。堂屋左边墙上有张耀眼的金色奖状,走近一看,是表姐今年得的“优秀少先队员”奖。表姐与我同龄,只比我大两个月。她读四年级就获奖,而我小学六年一个奖也没得过,惭愧!正在羡慕之中,姑爹提了一篮削了皮的甘蔗走进屋来,大声叫着“吃甘蔗”。他先给了我一节,我咬了一口,好甜好甜。姑爹接着又把甘蔗分给了众人,大家一边吃一边聊着天,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姑姑说,姑爹除了作田,还种了半亩地的甘蔗,一年要卖到几十块钱。了不起!勤劳的姑爹还是个种甘蔗的能人。那甜甜的蔗汁,一直让我回味到今天。

  从中学到大学,每年寒暑假回家,我都会去姑姑家玩,或带上弟弟细园、小园,或带上妹妹淑珍、淑园。从万舍到田湖王家说是五里路,但要走上一个多小时,经常走错路。田湖十八姓,一个村盘子挨着一个村盘子,盘根错节似的,一不留神就会拐错弯。乡下路比城里路难认,走了好多回都会走错,我总认为自己是路盲。但在乡下走错了路,不经意间又会遇到一些有趣的事。一个放牛娃骑在牛背上,手中拿着笛子轻轻地吹着,那惬意的模样,真让人羡慕,我长这么大还没骑过牛呢。还有一次,看到两只狗屁股紧紧粘着挣扎不开,令人忍俊不禁。后来才知道,那是它们在交尾之后的状态。

  大学毕业分配到南昌工作后,去姑姑家的机会多了起来,不是逢年过节也会去。《辜家记》是南昌采茶戏的经典之作,我以为戏中故事发生在田湖辜家,于是特地去了一次姑姑家,要大表弟有水带我去辜家,采访戏中人物的后人情况。辜家有一位曾在“三脚班”中跑过龙套的中年人,高兴地为我戏说了《辜家记》的内容,那个“万舍撮子毛”的形象说得尤为生动。之后他又解释说,《辜家记》是根据清朝光绪年间发生在南昌县冈上安仁辜家的真实故事创作的。我的脸骤然火辣辣起来,身为冈上人,竟把《辜家记》的故事来源搞错了,真是羞愧难言。所幸,洋相出在表弟跟前,他呀,顶多笑我几声。事毕,回到有水家,弟媳已准备好了饭菜。酒杯一端,先前出洋相的窘迫烟消云散,快乐尽在笑谈中。

  田湖姑生了三男一女,当他们长大成年后,就如同飞鸟离巢般,一个个开始了各自独立的生活。大表弟有水、二表弟保水另立门户盖了房,三表弟根水仍跟着父母住。记不清是哪年春节,我去田湖拜年,三个表弟都各自为我煮了一碗汤,三个秤砣蛋加面条。拜年先吃一碗汤,这是南昌接待客人的习俗,但谁能一下子吃掉三碗汤?经再三协商,这一年就在根水家吃,往后就一家一家轮流。姑姑一家人的朴实、纯真,真让人感动。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好多年以前的事,也是春节期去姑姑家拜年的事。南昌人过年,鱼是少不了的一道菜,图个“年年有余”。那一年,姑姑端上桌的一盘鱼是木头鱼,真鱼般大小,雕得也很像,上面还浇了汤汁、撒了葱花。我不明底细,正要举筷去夹时,妈轻轻地拉了一下我的手。后来才知道,这木头鱼是从祠堂借来的。那时普遍贫穷,物资又匮乏,村上祠堂就准备了一些木头鱼,给族人过年办酒席用。木头鱼上餐桌,既是无奈的生活仪式感,也是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反映。

  都说“一代亲,二代表”,但于我家而言则不然,我们这一代往来更多,充满了无尽的活力与温情。

  上世纪八十年代,激情奔放、令人难忘的岁月。有点像朱自清先生在三十年代写的《春》:“盼望着,盼户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那时民间流传的一些顺口溜,虽属夸张调侃之词,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春天。如,“十亿人民八亿商,还有一亿在学堂。”那时人人思商、思富,“无商不富”成为热门话题,个体户、专业户、“万元户”井喷式涌现出来。1972年恢复高考后,至1990年,报考的人数共4174万,录取人数为620万。校园内学子发愤读书,校园外也掀起了读书热,“读书改变命运″成为一代代年轻人的追求。又如,“十亿人民八亿赌,还有一亿在跳舞。”那个年代娱乐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影视佳作不断涌现,港台剧、日本剧、欧美剧接瞳而来。音乐领域万花争艳,流行、古典、摇滚等持续推出。打麻将更是风靡城乡,老少上阵,夜以继日。我和两个妹妹都爱打麻将,姑姑家三兄弟也爱打麻将,从八十年代起,每次去田湖,一般都会麻将一场。开始打点小刺激,5毛,“小赌怡情”。后来随着收入的增加筹码也大了,一块、两块、五块,感觉不伤身也一不伤感情。这不叫“赌”,而是“搏”。兴致高了,晚上继续“搏”,输了的想扳本,赢了的想再赢。夜战在友好的气氛中开始,输家夸自己是“老书记”,赢家自谦是“碰运气”。打了四大圈,已是三更半夜,该休息了。这时,麻友又到了一个境界,赢家说“不好意思啦!”输家说:“反正肉烂在锅里。”打完麻将,吃罢夜宵,我们就在表弟家安然入睡,仿佛这里就是自己的家。麻将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竞技性,需要动脑筋,观察、判断和决策;还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人人有希望,个个没把握;更在于它是一个社交平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带来无尽的快乐与惊喜。对老年人来说,也许是预防痴呆症的灵丹妙药。

  九十年代,二表弟保水悄然富裕起来,盖起了一栋二层楼房。从那以后,他家就成了我一众亲戚去田湖时的落脚之地。

  他的新屋座落在姑爹原先开垦出来的甘蔗地上,坐北朝南,阳光洒满每个角落。屋的右前方,屹立着一棵一百多年的大樟树,树干粗壮,枝繁叶茂,见证着姑姑一家的变迁,为人们撑起一片清凉天地。屋的左前方是厨房,充满着人间烟火气息。屋前有个五六十平米的院子,宽敞宁静。院子前面是菜园,一片生机勃勃。菜园旁边还有一个小池塘,波光粼粼。坐在院子里,无论是品茶还是饮酒,都似乎置身于诗境之中。“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在这远离喧嚣的乡村一隅,尽情享受着令人陶醉的田园芬芳。我喜欢到保水表弟家来做客,这诗境般的环境无疑是个重要因素。

  保水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就如一颗坚韧的种子,深深扎根于乡土,在岁月的磨砺中默默地成长。他会酿酒,也爱喝酒,家里一年四季都弥漫着酒香。他爱说话,半斤酒下肚后,那声音便如洪钟一般响亮,洋溢着豪爽与真诚。我酒量远不及他,却是酒友。一同举杯,情谊在酒中升温。

  他还是个大厨,佳肴与美酒相伴,实在是特别助酒兴。他是个热心肠的人,村上谁家有喜事,总是主动前去帮厨。见得多,悟性也高,学到了一手精湛的厨艺,不用拜师也满师。后来,他单独为人承办酒席。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尽显他的非凡品质。对客户极为真诚,耐心倾听各种要求。办事一丝不苟,从食材的挑选,到烹饪的精细,到场地的安排,绝不允许出差错。正因为他的热心、严谨以及公道的价格,赢得了极好的口碑。他在承办酒席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大厨。我们每次来到他家,都是大饱口福之旅。

  我老家有句俗语,牙齿也有咬到舌头时。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至亲好友之间似乎也难免会遇到误解和矛盾,甚至激起波澜。几年前,保水家出了一点事,他拜托我一家人帮忙。我和弟弟、妹妹都尽了最大努力,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或许是他对我的期望太高,因此产生误会,致使好几年没有往来。俗话说,姑舅是血亲,打断骨头连着筋。经过时间的沉淀,亲情让我们重新找回彼此间的信任和亲密。今年8月,赤日炎炎,保水夫妇骑着电动车来到我的大妹家。他们带来了酒,带来了4只自己养的吃谷老鸭,其中3只分送给我和两个妹妹,1只用于当天炖汤吃,并诚邀我在大妹家里小聚。我和老伴满心欢喜,欣然赴约。一见面,表弟那熟悉而亲切的笑容,瞬间驱散了多年来横亘在彼此之间的隔阂。大家相互问候,言语中满是重逢的喜悦。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上周五,我和老伴、妹妹妹夫应邀一起来到保水家,他一家人热情洋溢地欢迎我们的到来。二表侄听到村头汽车的鸣笛声,就走出来站在路口等待着。弟媳健妹一见到我们,久别重逢似的紧紧握着我的手。正在厨房忙碌的表弟大声向我们打招呼。我被那炽热的氛围层层包裹着,内心充满了感动。

  表弟为我们精心烹制了一桌菜,每道菜都令人赞不绝口。半个卤猪头肉,色彩红润,香浓糯软,肥而不腻,色香味形俱佳,这是他的招牌菜。鸭子和鱼是从朋友那里特地弄来的,鸭是食谷麻鸭,鱼是食谷青鲩,真正的健康食材,味道纯正。蔬菜不用说,全是刚从菜地里摘来的有机蔬菜。最后上桌的一个汤,真是鲜嫩无比。问他是什么汤,他笑着说,“小鸽子汤”。弟媳插话说:“为了这桌菜,保水忙了两天。”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极为炽热的氛围,无比精心的菜肴,彰显着表弟一家人最为纯粹的真心实意,也激发了我们心中的强烈共鸣。亲情,是与生俱来的温馨情感,是生命旅途中的无价伴侣。它宛如一棵需要共同呵护的参天大树,浇灌它的是亲友之间的互相尊重、坦诚的沟通、设身处地的理解、宽宏大度的包容,以及持续不断的联系和走动。

  人常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这句话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际关系随着岁月流淌而逐渐疏远的现象。在今日的餐桌上,大家也聊起了这个话题,纷纷觉得要努力打破这个魔咒。告别的时候,保水紧紧拉着外甥徐琦的手,情绪非常激动地说:“你们这一代也要多多走动啊!”“下一次,我要邀请表兄哥的儿子激文、表姐的儿子晖晖和你一起到我家来,与我三兄弟的儿子来一次大团聚。”这确实是大家的共同心愿,顿时掌声四起,为这个美好期望欢呼,为打破那个魔咒的努力而鼓劲。田湖姑姑家,是一个充满亲情与回忆的地方,祈望第三代继往开来,共同谱写家庭和睦的幸福篇章。

2024.12.1  

编辑:黄文静
来源: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